首批中国船企“白名单”公布

中国造船业盼望已久“白名单”终于公布了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日前发布关于符合《船舶行业规范条件》企业名单(第一批)的公示 。按照《船舶行业规范条件》(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第55号),根据企业申报,经省级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(公司)初审,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船级社组织专家评审和复核,符合《船舶行业规范条件》企业名单(第一批)企业总计51家。其中辽宁省1家、江苏省13家、浙江省7家、福建省2家、江西省2家、山东省4家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10家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5家、中国远洋运输(集团)总公司4家、中国海运(集团)总公司1家以及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2家。
符合《船舶行业规范条件》企业公示名单(第一批):
1 |
辽宁省大连辽南船厂 |
辽宁省1家 |
2 |
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|
江苏省13家 |
3 |
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|
|
4 |
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|
|
5 |
江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|
|
6 |
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|
|
7 |
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|
|
8 |
江苏省镇江船厂(集团)有限公司 |
|
9 |
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|
|
10 |
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|
|
11 |
舜天造船(扬州)有限公司 |
|
12 |
江苏东方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|
|
13 |
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|
|
14 |
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 |
|
15 |
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|
浙江省7家 |
16 |
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|
|
17 |
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|
|
18 |
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 |
|
19 |
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|
|
20 |
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 |
|
21 |
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|
|
22 |
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|
福建省2家 |
23 |
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|
|
24 |
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|
江西省2家 |
25 |
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 |
|
26 |
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|
山东省4家 |
27 |
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|
|
28 |
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|
|
29 |
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 |
|
30 |
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|
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10家 |
31 |
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|
|
32 |
江南造船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 |
|
33 |
沪东中华造船(集团)有限公司 |
|
34 |
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|
|
35 |
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|
|
36 |
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|
|
37 |
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|
|
38 |
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|
|
39 |
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|
|
40 |
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|
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5家 |
41 |
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|
|
42 |
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|
|
43 |
山海关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|
|
44 |
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|
|
45 |
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|
中国远洋运输(集团)总公司4家 |
46 |
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|
|
47 |
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|
|
48 |
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|
|
49 |
中海工业(江苏)有限公司 |
中国海运(集团)总公司1家 |
50 |
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金陵船厂 |
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2家 |
51 |
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|
未来,政府政策将向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倾斜,未予列入的将难以受到支持,造船企业强弱对比将会更加明显,行业集中度也将因此提高。
这份被称为船舶业白名单的文件对生产设施、建造技术、质量保证体系、节能环保等多个环节提出要求,计划以此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,是配合国务院去年8月《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》所出。国务院提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,并整顿违规建设项目。
上述《规范条件》便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目的。由于造船与地方财政联系紧密,不少地方的船厂在土地使用权环节存在空白,出现不少存在违规先建后批、边建边批的现象。
此外,为顺应行业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,文件对钢材利用率、分段建造工程完整率等等均提出了要求。